负面新闻爆发式增长,我们应该远离社交媒体吗?

今天看到一张截图,说的是最近的一些热点互联网新闻。

其中一些只是看标题就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看了相关新闻或者截图,可能会有恶心的冲动。我想如果一个原始人穿越到现代,看到这些新闻时,也会感叹现代社会的黑暗、野蛮和原始,但显然事实不是这样,任何社会都会有阴暗的角落,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好人就会有坏人,有爱就有狠。

问题是,为什么如今“负能量”新闻越来越集中呢?传统媒体时代,甚至十年前用电脑上网的网络媒体时代,都不像今天这样,让人每天都感觉有各种“坏事”发生。

仔细想想,不难找到答案。

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真正的社交媒体时代。智能算法成为标配,人人成为传播节点,你的一个分享,一个点赞,一个搜索,甚至一个阅读,都可能对新闻传播路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你的分享可能让更多朋友看到,平台也会根据你的行为来决定推广对应新闻的力度。

人多力量大,热点变得更易爆发,前面提到的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甚至参与过传播,比如点赞、分享、评论等等,“我们都看一样的负面新闻”,强化了“每天都有负面”的效应。

第二个是新闻的本质没变。“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性没变,对信息的诉求没变,新闻的本质没变,“坏消息”更容易爆发,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美好的事情,难成热点新闻。

第三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从PULL变为PUSH。回想一下你在纸媒时代或者网媒时代看新闻的习惯,你会主动打开电视看新闻,你会主动买报纸看新闻,你会主动点开网站看新闻,如果你不“主动”,你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除非有人跑过来直接告诉你。

今天不一样,App总是在推送,但凡热点,争先恐后。就算你主动打开App,看到的也是被PUSH的信息流,搜索新闻的变少了。信息获取从PULL到PUSH,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被动地接受这些坏消息,谁的手机没几个新闻资讯App呢?更多人接触到坏消息,回到第一点,又会加速其传播。

第四个是个性化算法形成的“茧房效应”。“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如果你表现得对负面感兴趣(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这样,这是人性),你看过负面,就会被新闻客户端推送更多负面,你陷入了自己的信息茧房,大众也被困在了一个“茧房”,于是,就有了开篇的感叹。

曾经有很多新闻不是很负能量,岁月静好,每天占据着头条,比如某知名演员一个生日微博转发过亿,数据是假的,粉丝助攻强占头条的行为最近被打击了;再比如曾经明星出轨这样的八卦很多,后来变少了。现在看来,这给真正的“新闻”腾出了空间,只是人们又发现,坏消息多起来了。

这样的现象,好还是不好?要辩证地看。

好处显而易见,社会真正需要被关注的“阴暗面”被曝光出来,进而让事件朝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推动社会进步,比如“丈夫把妻子推下悬崖”提醒人们找对象要警惕;“操场埋尸”新闻推动案件浮出水面和侦破进程,终将让坏人被绳之以法……新闻正在发挥应该发挥的价值,微博曾经的口号:“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世界”,今天看依然很有力量。

弊端同样存在,显得有些隐蔽:当人们每天都关注这些极端的个体事件,更应该被关注的事情就缺少了本应获取的注意力。每个负面新闻都是孤立的“点”,但要让世界变得更好,就需要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系统式地来解决问题,否则,新闻相关的所有人,都会疲于奔命。

本文发布者:dennyyang,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yoo.com/cross-e-commerce/4052.html

(0)
上一页 2019年7月1日 下午3:46
下一页 2019年7月1日 下午3:54

相关推荐

  • 高情商的人工智能,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吗?

    经济学上有一个简单但却绕不过去也回避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人们的行为不理性时,该怎么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引发经济学行为革命的主因。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个问题开始困扰科技领域了。网络世界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可以随时提供各种信息以及方便大家合作的世界。当然了,在网络世界中同样谎言和仇恨比真理和善良传播得更快。还有公司的制度体系也会引发员工的不理性行为。例…

    2019年7月1日
    73800
  • 迎接跨境电商3月的绿色狂欢,圣帕特里克节刺激3月份外贸消费回春

    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起源于爱尔兰,随着爱尔兰后裔遍布世界,如今的圣帕特里克节已在更多的国家成为重要节日,众多“追捧者”非常热衷庆祝这个节日,各商家也把它视作又一个购物狂欢节。 狂欢盛会 圣帕特⾥克节起源于5世纪末期的爱尔兰,如今它不仅是为了纪念爱尔兰守护神,同时也是爱尔兰的国庆⽇,现如今已演变为多个…

    2025年1月21日
    84500
  • 时隔2.5亿年,地球生物再次进入“大灭绝”

    在地球数十亿年的历史当中,物种灭绝的阴云曾多次笼罩地球上的动植物。在2.5亿年前被称为“大灭绝”的事件中,96%的海洋物种永远地消失了。 当前,同样的危机又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上周,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

    2019年7月2日
    63500
  • 科学发现:过度养生并不好,保留点“坏习惯”更有益健康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突然你的主治医生告诉你马上停药,而且最近不要过来复查了,你可能会大惑不解。如果她接着告诉你,可以吃点巧克力,吃点垃圾食品,喝喝啤酒或者红酒,或者喝点咖啡,你甚至会对她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但是,事实上她可能正在做一件很少有医生在做的事情: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给患者建议。 如今,人们听到的很多关于健康的建议都不是基于最新的研究,而是基于错误的信息…

    2019年7月1日
    52600
  • 性价比开局的Redmi,迈进高端机市场怼上荣耀

    卢伟冰接手Redmi刚好半年。 这位金立集团前总裁从1月初就任小米担任副总裁、Redmi总经理。此后,Redmi从小米品牌接过性价比的大旗,发布了Note 7系列和Redmi 7系列,售价最高的Note 7 Pro也仅有1599元,但此后的K20系列上探到2999元,可谓非常大胆。 其中,K20起售价1999元可以认为是常规提升,但K20 Pro起售价249…

    2019年7月1日
    6430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587754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